《慈濟人列傳》實施辦法  

2005/6/03初版

2007/4/27修訂

 

一、目的:

  「人文」是慈濟精神的重要表徵,而要發揚慈濟人文精神,高標義舉任何口號、信條,都不如平實地從慈濟人的故事中,發掘其引人深思的生命經驗,來得真實、 直接而深刻。 儘管 「人文」在慈濟世界裡,已被廣大慈濟人奉為生活行事的圭臬,但終究很難以三言兩語指出箇中精髓,倘能從實際的個案中,具體描繪令人動容的人物形象,並賦予慈濟人特有的美善質素,相信將能清楚體現慈濟人文所隱蘊的豐沛智慧。

  《慈濟人列傳》的立意,結合上述對於「人文」的解釋,企圖透過活靈活現的現實人生,傳達出正面的、樂觀的、積極的生活態度,經由網站及出版等發表管道,廣為宣傳,凝聚共識,提供慈濟人對人文的定義有一番瞭解,讓「慈濟人文」成為現代人面對處理問題、情緒管理及做人處事……等可資依循參考的方向或方法。

 

二、取材對象:

  《慈濟人列傳》顧名思義以慈濟人為寫作的對象,一般認定的慈濟人不外乎

:委員、 慈誠、 榮董、 教聯、 人醫、慈青……等,專指奉獻相當心力做慈濟的人而言,而本案擇取標準不以身分為依據,其他如醫院志工、 工地菩薩、  志業體同仁,乃至感恩戶,不管是否具有會員身分,只要其言行作為受到慈濟的影響,或由於接觸慈濟的緣故,從此人生觀有了極大的轉變,凡此種種具備慈濟人文精神者,皆在此列。是以擴大範疇,希冀從更多元角度呈現慈濟人不同面貌。

 

三、訴求對象:

慈濟人及非慈濟人(認同慈濟、 對慈濟好奇、 想要瞭解慈濟、 對慈濟一知半解者)。                                                                                                                                                                                                                                                                                                                                                                                                                                                                                                                                                                                                                                                                                                                                                                                                                                                                                                                                                                                                                                                                                                                                                                                                                                                                                                                                                                                                                                                                                                                                                                                                                                                                                                                                                                                                                                                                                                                                                                                                                                                                                                                                                                                                                                                                                                                                                                                                                                                                                                                                                                                                                                                                                                                                                                                                                                                                                                                                                                                                                                                                                                                                                                                                                                                                                                                                                                                                                                                                                                                       

 

四、內容與比重:

〈一〉生平→ 10% ~ 20%

  故事的基本要素──主人翁的背景資料在正文前另外以100~150字的小檔案」獨立敘述。如果主人翁一生經歷豐富,則要擷取其中與主題契合的部分,意即從背景資料中引申出與主題相關的部分作發揮。

〈二〉與慈濟的因緣→ 20% ~ 30%

  故事的衝突點──什麼情況之下認識接觸慈濟?慈濟帶給當事人的影響是什麼?由於慈濟的緣故,人生觀做了什麼樣的改變?

〈三〉故事的主題→ 60% ~  70%

   故事的精華所在──包括內容的完整敘述、主人翁的心路歷程﹝多舉實例補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過去到現在之間的蛻變過程。

 

  以上內容與比重的分配,並無絕對的規定,但是為了讓文章的調性一致,比重大致不出這個範疇。 至於內容部分,譬如人物生平,可以視故事的鋪排在當中穿插介紹,如果已在「小檔案」介紹過,就不須重複敘述;也不一定要在開頭時便從小到大平鋪直述。 換言之,文無定法,如何佈局、 如何構思、 如何鋪陳,都不要受到傳統形式的限制,只要能讓故事生動,就是一篇好作品。

 

五、題材分類:

 一篇成功的作品往往取決於最初的選材過程,如何選材?以受訪者的背景條件來劃分,約略可分為兩大類:

〈一〉自始至終具備慈濟人文特質者──焦點放在故事本身。

 這類文章通常人物性格比較平板、不夠突出,因為不論受訪者身在任何環境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以一貫的態度處之,因此對受訪者再多詳盡的描述,所能展現的文章生命力仍是有限的,除非他所經歷的故事真的很精采、 很感人,否則充其量只是一篇「人物素描」而已。

〈二〉前後人生的變化有極大轉折者──焦點放在主人翁(受訪者)本身。

 相較於前者,這類文章先天條件上便佔盡優勢,讀來較能打動人心;在下筆時,可以對照受訪者現在與過去的作為,特別呈顯前後強烈反差效果為書寫的重點。如果再加上受訪者也有精采的故事,那麼對於這篇文章來說,更是雙重加分效果。

 

從上述可知,前者除非故事本身十分精采,否則很難吸引人,而後者因為人的轉變而牽引出的故事的確比較引人入勝。

例如:想要描寫一個知足的人,倘若他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很知足的人,也就不足為外人道矣。反之,如果他過去是一個毫不知足、貪得無厭的人,現在則是一個安貧樂道、在惡劣環境中能安之若素的人,當中的轉折過程〈可能是生命的轉彎處、 轉捩點,不管是來自外在因素的刺激,或是自身的覺醒),便是文章值得一看的地方。

 

六、故事主題: 

    以下列舉12項主題,內容主要參酌上人開示,經擷取、 濃縮或延伸意義後,分別作簡單說明;由於人的面向有多種,每個人的遭遇也不盡相同,所模擬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面向。不過,在面對不同的受訪者時,可以參考這些說明,劃分是屬於上列的哪一類型,以便快速判斷應該加強經營的部分是人物或故事本身。

 

1)行孝:

慈濟希望每個人都把父母當成堂上活佛,養老院就設在自己家裡,晚輩恭敬孝順長輩,丈夫照顧妻兒,家庭和樂幸福。 慈濟提倡孝道,除了讓父母的生活能安定外,也要讓父母安心、 開心,同時還要接引父母親走入菩薩道行善造福,意即用感恩心成就父母能自耕福田,自得福緣。倘若父母已往生,也應該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去付出,好好地行善以報父母恩。

 

2)做就對了:

只要是對的事情,慈濟人憑著一股熱誠,甚至是憨力、傻勁,無所求地付出,不問過程如何艱鉅,只管努力去做,也不怕個人力量小,因為當中有「愛」,所能發揮的空間就能無限拓展。

 

3)前腳走,後腳放:

做了好事之後,思緒不要一直耽溺在過去;不愉快的事過後,也就讓它隨風而逝,不要記掛於心。 我們的心要用在「當下」,不應該對過去的事耿耿於懷。 將什麼事都放在心上,叫做「執相」,心裡就容易起煩惱,不管是名利、 事物,若常放在心裡想,就會產生刻意造作的念頭,從而牽絆了前進的腳步。

 

4)寬恕:

寬恕就是慈悲、 無諍、 無怨。 慈濟人可以原諒他人的過錯,但不可輕忽自己的過失;原諒他人是美德,若輕易原諒自己則是損德。換個角度想,「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不再心存怨懟,並以愛化解彼此間的嫌隙,生命便多了更多迴旋的空間。

 

5)縮小自己:
一般人的缺點是稍微有一些才情,就自我膨脹到飄飄然,而無法安於其位,如此讓別人看了就討厭,又怎能獲得人家的敬重呢?所以,不要以為「我」很重要

,台灣俗諺說:「大到去礙著別人的眼。」 應該縮小自己,縮小到鑽入別人的瞳孔中而不會刺傷人,且不知不覺地嵌進人家的心坎裡,才能在對方的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6)理直氣和:

一般人在與人溝通或表達個人立場時,通常會表現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認為自己有道理,一定要爭到贏,這樣便顯得太過剛強,太過剛強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不會想到「得理要饒人」,也沒有想到「理直要氣和」。 其實,「壯」字咄咄逼人,是一種氣勢;而「和」字具包容性,是一種涵養。 若能做到「理直氣和」,自然能讓人家心悅誠服,自己也不會因為贏了道理,而輸掉彼此間的感情。

 

7)是非當教育:

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教育,一切人世間的磨鍊可以讓我們學習。 譬如有時候,雖然我們起的是一念好心,但是透過別人的見聞、 感覺而說出的話,經由我們再去轉述,說不定將人事變是非,這就叫 「搬弄是非」。 因此,慈濟人應心存感恩,將 「是非當教育 」,聽到人家說是是非非,要自我警覺,知過要立即改正。

 

8)讚美當警惕:

與人互動最要不得的心態就是自大,一個人如果貢高我慢,一定會被人排斥;因為自以為了不起就會產生藐視他人的心理,而表現出目中無人的態度,當然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因此,受到人家讚美時,容易迷失自我、 高估自己,這時應自我警惕,表現謙虛禮讓,提醒自己更加精進;而讚美人家時,則要出自內心的真誠,不可阿諛諂媚。

 

9)人圓事圓理圓:

在工作場合裡,有些人說話很直、 不夠委婉,因而造成人際間的緊張。在求真、求善、 求美的過程中,進一步時要退一寸,顧及事理圓融,此即「人圓、事圓,理才圓」。 凡事太執著於「理」,則易顧此失彼,使得彼此間的感情愈來愈疏離,最終事情也變得難以收拾。 所以,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人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之上。 理性與感性相互配合,不衝突執著,才能以清淨的心,通達於諸法事相中,做到人圓事圓理圓。

 

10)富中之富:

「貧窮」不單指物質上的欠缺,還包括心靈上的貧乏;有錢人不一定快樂,能否快樂的真正關鍵在於「心」。 社會上許多有錢人,在擁有物質條件的同時更富有愛心,他們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但願意付出,而且一再感恩有付出的機會。 這種快樂的付出,對他們來說,是毫不後悔的,這就是「 富中之富 」的人生。

 

11)貧中之富:

生活清貧的人雖然沒有財物可以布施,但卻滿懷愛心,不斷地為社會付出,寧可多做好事而甘於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所過的是真正的富裕人生。 例如:慈濟有些照顧戶,自己雖然不富有,卻願意當志工,願意用他的人生去感化別人,也願意用樂觀去影響失意的人,這就是「貧中之富」。

 

12)善的循環:

慈濟人不但淨化己心,也要淨化眾生心。 正如《無量義經》中所說「為不請之師」,不需要人家邀請,而能主動出力、 協助推展或用心配合,以行動引導人人往好的道路走。 慈濟推動四大志業、 八大腳印,即是因應時代社會之所需,藉此帶動「善的循環」。 一如當年上人籌備興建醫院時,目標固然是為了搶救生命,同時也是希望藉助建院的因緣去化度人人的愛心。

 

上述各項說明,旨在闡釋慈濟人文的內涵,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操作時則

   以構築實際故事為主,字裡行間盡量輔以情節描述,避開使用抽象的字眼

容具體的事物。 而且為因應現代人喜歡看故事的趨向,要讓文章感動人,故事的可看性是先決條件,簡單地說,人物是必要的元素,而故事才是主要的部分。

 

七、執行步驟: 

(一)重新將過去《慈濟人列傳》的各區窗口整合起來,召集志工舉辦《慈濟人列傳》說明會,傳達寫作的方向與正確意旨及其結集成書的願景,邀請各區志工動起來。

(二)各區窗口將上述所列12項故事主題,依各主題意旨從慈濟人中評估符合「典範、 具體事項、 長期為之」等三項標準作為選擇書寫對象的依據。

(三)透過各區窗口,鼓勵志工多寫,鎖定對象後,即進行實地採訪。

(四)每月固定至各區舉辦座談會(共修),瞭解志工在實際進行採訪寫作時所遇到的問題,當面與之溝通及分享。

(五)要求各區窗口每月繳交二至三篇傳至文發處,經修潤後安排於共修時討論其間文稿經作者訂正後與受訪者確認無誤,回傳文發處作最後局部潤飾,即可定稿,再回傳由窗口上傳慈濟社區道場發表。

 

八、寫作原則: 

(一)文筆力求通俗流暢、淺顯易懂。

(二)以說故事為主,不談論觀點,不分享心得,不夾敘夾議,不作誇張不實

   的陳述。

(三)內容以精要為考量,每篇字數約20003500字。

(四)由於字數有限,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形容詞鋪陳情節,也不須太多心情寫

   照,或是堆砌華麗辭藻。

(五)表達要清楚,脈絡要分明,切忌大雜燴式的漫談。

(六)行文間盡量扣緊單一人物、單一事件、單一主題,再輔以其他相關的元素作發揮。

(七)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敘述,避免以第一人稱(敘述者我或主人翁我)觀點敘述;因為列傳是因人成事,唯恐流於過多主觀情緒字眼,而造成焦點模糊的結果。

 

九、發表管道: 

(一)慈濟社區道場

(二)大愛電視台大愛人物誌

(三)出版:《人間渡》系列

  1. 文發處策劃 靜思文化出版

從來稿中擇優約十篇結集成書,擬向靜思文化提案,由靜思文化出版。

2. 舉辦新書發表會

新書出版後,可與靜思書軒門市合作舉辦新書發表會(甚或一般書店,但得視靜思文化的經銷通路而定),邀請作者(分享採訪的經驗)或受訪者(即故事主人翁現身說法)與讀者面對面接觸。

3. 舉辦讀書會

一旦新書上架,可以搭配靜思書軒的讀書會活動,針對新書的主題邀請作者或對該書內容感同身受的愛書人(或作家)導讀。

 

十、附註: 

(一)本案進行過程中,將從來稿中留意文字表達能力尚可,且有熱誠的志工

      ,延攬成為本案的「核心志工」。一方面培養成為寫作隊伍的要員,另方   面在每月座談會時可前往支援,平常則與文發處方面保持聯繫,協助修

   潤《慈濟人列傳》的一校稿。 核心志工參與共同推動,可以形成向心力,

      發揮帶動、 引導或彼此影響的效果(角色界定如小學班級中的小老師)。

      而核心志工的人數並未限制,可依程度及實際需要增加,最佳狀況 是每

   位核心志工都有能力刪修他人的文稿,並能瞭解書籍出版的前置作業流  

   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ie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